承古开今——汉芳香泥
 
香在中国古代一直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明德惟馨。香能感格鬼神;香能让人愉悦;香能养心养性。故在中国古代生活中用香是非常的广泛,除了用于制香包、香丸、线香、香饼等,也运用到了建筑材料上,让墙也成为了香的载体,变成了香墙,以香墙养人。
香墙自汉代以来,在皇宫中,在文人士大夫的家中一直陪伴着他们,如古籍中记载的“椒房殿”“沉香墙”等等。到了文化、经济和用香文化都达到鼎盛的宋代,更是普及到大户人家和勾栏瓦舍,随处香飘。可惜在今天,靠胶水、色浆、基料等一些化工原料调合而成的涂料、油漆成为涂墙的材料,而环保养生的中国古法香墙已然断层消失。承香堂一直以传承香火,品味中国为己任,故力求复原宋代的香墙。
承香堂主遍阅古籍,参访中国大陆和台湾、日本、韩国的古建筑专家和古建筑材料研究专家,求教于古建材料的非遗传承人,最终选择了“蛎灰”和“汉芳香”这两种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香泥的主材料。再将这两个非遗项目和合而成“汉芳香泥”,故亦称之为“双非和合”产品。制备香泥的难点首先要调和好各种香材与蛎灰性状的和合,既要有美好的气味,还要有香养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还要解决不使用胶水和水泥的前提下,香泥的粘性和与墙面的附着力问题,需不能开裂、不能剥落,表面不粘灰。在古代没有胶水和水泥,如何让香泥有足够的粘性?这就是承香堂历时五年一直致力于解决的核心问题,经过无数次的失败,通过不断调整配方和炼制工艺,终于修成正果,完美地和合而成“汉芳香泥”,还摸索出一套特殊的施工工艺——仅仅加水就可涂墙而不会开裂、剥落。此墙还能净化空气且暗香盈盈,安神养心。“汉芳香泥”真可谓是承古开今之作。
四年前堂主曾为好友周员外的“中国院子-梦溪园”调制了一款“梦溪香”,还调制“梦溪香”汉芳香泥涂壁于禅房,至今香依然如故。今值宋代皇宫——杭州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重建之际,承香堂受邀在德寿宫的慈福宫和重华宫偏殿以汉芳香泥涂壁,重现了宋式香墙。宋式香墙香气寂然,在常温下也能静静散发一室幽香,不禁令人闻香忆古人;其墙面呈温暖的月黄色(是汉芳香与蛎灰混合后的自然本色,无添加任何色浆),让人感觉亲和、温馨。其质感如非常精致的泥墙,其肌理行云流水,富有变化。当折光时会泛起贝壳般的光泽,如丝绸般华丽贵气。巧合的是慈福宫的宋式香墙施工结束后方知,慈福宫原来乃是南宋吴皇后的寝殿,今在此宫墙以香泥涂壁,正与传说中皇后的“椒房殿”相暗合,真是不可思议之因缘。
 
香墙之妙
 
蛎灰和汉芳香粉混合后,仅仅只需加水则可变身为汉芳香泥,而不用添加任何胶水。那是因为蛎灰自身就是最好的天然胶凝剂,是古代的水泥。所以不用再添加任何外来粘合剂。因此汉芳香泥中是不含任何化学有害物质,故在汉芳香泥有害物质检测报告中,甲醛、苯、VOC、可溶性重金属、放射性核素等所有有害物质均未检出。其不但自身不含甲醛,而且具备超强的去甲醛、祛异味、防潮防霉、防火保温、净化空气等功能,是非常环保的内墙粉刷材料。其原理是因为其原材料贝壳经过高温煅烧后变为蛎灰,蛎灰是微孔结构,具有非常强大的吸附功能,且蛎灰PH值为12,是强碱;强碱具有分解甲醛和杀菌的功能,故汉芳香泥是先将空气中的甲醛和病菌吸附到香泥中,再进行分解灭活。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为用汉芳香泥做的去甲醛香包去甲醛效果的专项检测报告中显示,去甲醛净化效率为83.18%。英格尔集团做的汉芳香泥检测报告显示,去甲醛的净化效率为84.9%,即按照检测标准作用24小时即可去除空间中84.9%的甲醛,去甲醛的净化持久性为71.3%。所以用汉芳香泥来持久去甲醛是非常理想的一种方式。
汉芳香泥还具有非常强大的调湿性能。空间湿度大的时候,汉芳香泥可吸附大量的湿气,当空间干燥时,汉芳香泥可释放吸入的湿气,可让空间处于人体舒适的50%—60%左右的湿度。而且墙面还非常干燥,不会结露,其干燥性和强碱性也就能起到防霉的作用了。故“宋式香墙”也被称为“生态墙”。
汉芳香泥的美学效果也被称为“活的肌理”,其肌理中会出现歙砚中的水波纹或金丝楠木中的虎皮纹效果,让墙面变得灵动。汉芳香墙的墙面效果如精致的泥墙般的质感,正面看是哑光,侧面折光时会出现珍珠、贝壳般的萤光,如丝绸般的华丽,尽显低调的贵气。汉芳香泥墙对光能吸收和漫反射,使室内光效变得柔和而温馨。汉芳香泥墙上作画亦是一绝,可作水墨,可作油画,可用同质的汉芳香泥在汉芳香墙上作浅浮雕,尽显壁画之妙。
匍入香房,便觉香气寂然,步近则暗香浮动,其沉香、檀香、蜜香柏、芸香草、丁香和台湾桧木等各种名贵香材和合,又经蛎灰浸淫而合同,其香更为幽玄,闻之安神静气、心生欢喜。
汉芳香泥因内含的香材不同,故而功效不同、香型不同。若用于卧室,则可选用安神助眠汉芳香泥;用于书房则可选用提神醒脑汉芳香泥。沉香可以安神理气,石菖蒲可以醒神养鼻,辛夷花、檀香、柏香、老陈皮等都有各自的养生功效,这正是汉芳香养的妙处所在,使药、香寓于日常,不知不觉中,一呼一吸间便得到了香药滋养,养生于无形,以香养人。
汉芳香泥墙使用寿命特别长,而用胶水所制的涂料使用寿命都不会太长,因为胶水的粘性是逐日递减的,一般都在几年至几十年间就因粘性不足而引起脱落、开裂。而汉芳香泥中的氢氧化钙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还原成碳酸钙,如太湖石般坚硬,故会越来越牢固,使用寿命会是非常非常长久。
因蛎灰是微孔结构,故汉芳香泥还具有保温、隔音的功效。蛎灰是无机物,不会燃烧,故汉芳香泥还可以起到防火阻燃的作用。
 
汉芳香
 
汉芳香——以各种芳香型药材为香材,以中医的君臣佐使、七情合和的汉方药配伍观和中药修制法为调香理论基础,针对某种香气意境或某种养生需求而拟定香方,按古法精制而成的香品,使药、香合一。其法如汉方药,其味为汉人所喜之独特芬芳。故而这种既有芬芳香味,又具养生功能的天然香品,被称为“汉芳香”,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汉芳香以香味与功能划分,可分为芬芳香与功能香;
芬芳香:以香味为主,专供品香之用。在保证气味馨香的前提下,兼顾养生功能。
功能香:以某种功能或养生为主,在保证各种功能和养生的前提下来调和香味,以达到既养生又馨香的效果。
汉芳香以材质种类划分,又分为单品香、和香、和合香、复合香
单品香:以单一一种香材所制成的香品。
和  香:以多种香材混合调制而成的香品。
和合香:以和香加天然精油调制而成的香品。
复合香:以各种单品香、和香或和合香相互混合的香品,香气变化万千。

蛎灰
 
蛎灰,古代又称蜃灰,蜃炭,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我国沿海地区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重要的传统建筑材料,相当于古代的水泥,是古建中重要的粘合剂,也是粉刷墙壁的材料,同时也是省级非遗项目“路桥灰雕”和蛎灰蛋的制作原材料。蛎灰是以牡蛎、蛤蜊等贝壳为原材料,经高温煅烧便成生蛎灰。生蛎灰遇水会高温消解,消解后便成熟蛎灰。
《临海涌泉冯氏宗谱》中有一篇贺(元末明初人)的《东轩记》,此文对元代台州涌泉蛎灰市场一事作了记载:“其人每取海上之螺、蚌、蛤壳为利,阙地为炉,激风扇火,为灰烬,乃货与农人粪田为生计,利甚足。日夜烟炽不停,炉场之声砰砰焉,杂以渔樵商贾之往来,无宁时。” 其所记的内容,既指出当时的蛎灰生产已有了先进的鼓风装置,又反映了涌泉以蛎灰产销为中心而形成的繁荣景象。
明·宋应星 《天工开物·蛎灰》:“凡海滨石山傍水处,咸浪积压,生出蠣房,闽中曰蠔房……凡燔蠣灰者,执椎与凿,濡足取来,叠煤架火燔成。”
清《康熙温州府志》指出:“以牡蛎壳或蛤壳烧过,积成堆,泼以水,即烟炽渐成灰,用以砌最坚。”《天工开物》指出其可以“固舟缝”、“砌墙石”、“垩墙壁”、“襄墓及贮水池”以及“造淀、造纸”等。蛎灰可以肥田,用于田间、菜园、果园土壤的杀菌和施肥,使植物得益颇多。也可以制成汉芳去农残粉,去除果蔬上的农药残留。蛎灰呈强碱性,其强碱的特性可分解甲醛、可灭菌、可祛异味、可中和酸性农药。但其又无毒性,可入药,可清热燥湿、可安神静气、可清新保肺。
蛎灰是由贝壳煅烧而成。贝壳主要成分为CaCO₃,高温煅烧时排出CO₂,变成生蛎灰CaO,生蛎灰遇水则高温消解为熟蛎灰Ca(OH)2,Ca(OH)2在日后会与空气中CO₂发生缓慢反应,还原成CaCO₃,此时就会像太湖石一般坚硬,使用寿命可达数千年。所以是非常好的胶凝剂,相当于古代的水泥,且比水泥更好,因此蛎灰在中国古代沿海一带被广泛应用。
1.垩墙壁:蜃壁便是以蛎灰和泥涂壁,故称蜃壁。蜃壁可加固墙体,可净化空气、防潮、防霉、还可以利用白色的蜃壁来加强光反射,提高室内亮度。这在没有电灯的古代是非常重要的。故在古代的诗词中也留下来大量的蜃壁的影子。
《诗话总龟·称赏》引宋·钱易 《南部新书》:“ 长安三月五日两街看牡丹,奔走车马。 慈恩寺元果院牡丹,半月开。故裴兵部 《怜白牡丹》诗自题於佛殿东头蜃壁之上。”,由此可知宋代长安的慈恩寺的佛殿也是以蛎灰垩壁。
往探袁氏,则已垩壁涤庭,候鱼轩矣。——《聊斋志异》
尚忆邻州勤问讯,重蒙垩室慰悲哀。 ——闵遇洙《李右尹挽 其二》
才薙榛芜便改观,糊窗垩壁事粗完。 ——邓廷桢《题八箴堂》
事防垩壁留形蒂,手肯抟云作妙鬘。 ——姚燮《感怀四章与佘明经梅 其三》
2.襄古墓:吸潮、杀菌、防霉、胶凝
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蛎灰良好的吸湿防潮功能和胶凝功能。 在崇尚厚葬的古代,用蜃炭作为吸湿防潮材料,以图长期保存墓葬物品;使用蜃炭来做为胶凝材料修建陵墓,使陵墓会非常牢固。
《左传》中曾有“成公二年(公元635年)八月宋文公卒始厚葬蜃灰”。
3.消毒杀菌防疫
古人没有现代消毒药品,他们对外部环境进行消毒来预防瘟疫主要就是靠洒蛎灰或石灰和焚烧香草,有非常好的效果,是重要的抗疫手段。蛎灰与石灰主要成分都是CaCO₃,都是强碱性,故都是具有很强的消毒杀菌作用,在交通不方便的古代,一般会就地取材,沿海地带用蛎灰,内地用石灰,性相通也。古时有时也把蛎灰和石灰统称为石灰。
《周礼·秋官》:“赤发氏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其貍虫。”
《周礼·秋官》记载有用莽草、嘉草等烧熏驱蛊防病的方法:“凡驱蛊,则令之”,“除毒盅,以嘉草攻之”,“除蠹物,以莽草熏之,凡庶蛊之事”。
在古籍《千金月令》中记载:“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对于石灰的使用,最早记载于《周礼》,除了建筑战争炼丹印染使用石灰和蛎灰外,也会用于房屋涂抹,驱虫消毒,墓葬。端午节有些地方的习俗有将混合有雄黄酒的石灰水洒于房屋角落,这些都是对瘟疫有一定抑制的措施。
《医林纂要》中记载石灰:"泻心坚肾,破瘀攻积,敛肺清金,杀虫解毒。"经过高温锻造后的石灰和蛎灰可以祛除湿气、瘴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现代社会人们过端午节时,还会有人在墙壁处撒石灰和蛎灰,这也是传统习俗。彼时五毒尽出,疾疫流行,人们认为石灰和蛎灰能够有效地防止那些昆虫聚集,净化环境,起到避毒效果,从而做到预防疫病。挂艾草、戴香包也是一样的道理。
古人相信阳气精纯能护体,又可以化解邪恶之气。蛎灰,经过高度火的灼烧与锤炼,最具阳刚之气,能使鬼魂退却,消除怨恨阴灵。
4.修古建、筑城墙:蛎灰由于有非常好的胶凝性,故大量用于修建古建筑、城墙等工事,相当于是古代的水泥。
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平阳徐谊在《重修沙塘斗门记》中称:“自斗两吻及左右臂闸之上下,柜之表里,牙错鳞比,以蜃灰锢之。”沙塘斗门位于温州瑞平。可见南宋时,温州一带已采用蛎灰作为斗门各部件的胶凝材料。
5.蛎灰的功效:蛎灰与石灰同样是古代的胶凝材料,但蛎灰更具养生功能,安全无毒可入药
【性味】咸、涩、微寒。
【归经】入肝、胆、肾经。
【功效】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化痰消积,清热燥湿、阳痿可坚。
《本草拾遗》:烂壳为粉,饮下,主反胃,心胸间痰饮。
《纲目》:解热燥湿,化痰消积。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撩阴疮、湿疮、疿痒。
《医林纂要》:治顽痰,止咳嗽,清心保肺。、
《名医别录》:味咸,无毒,主治阴痿。
《本草纲目》:清热利湿,化痰饮,消积聚,除血痢,妇人血结胸,伤寒反汗搐搦,中风瘫痪。
《本草蒙筌》:利膀胱大小二肠,消水肿胀满;降胸胁逆壅邪气,定喘息咳痰。阴痿可坚,喉渴堪止。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牡蛎咸寒降涩,秘精敛神,清金泻热,安神魂而保精液。凡心悸神惊、遗精盗汗之证皆医,崩中带下,便滑尿数之病俱疗。善消胸胁痞热,缘少阳之经,逆而不降,则胸胁硬满,而生瘀热,牡蛎降摄君相之火,甲木下行,经气松畅,硬满自消。一切痰血癥瘕、瘿瘤瘰疬之类,得之则化,软坚消痞,功力独绝,粉身止汗最良。
涂壁香凝汉殿中——香墙之史
 
国人用香的历史已逾千年,以香为建筑材料在古时亦是风尚,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椒房”,就是以香涂壁的典范。《汉书·车千秋传》颜师古注: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椒房始于西汉,最开始是用于皇后寝宫,在蛎灰或石灰中加入花椒粉、麻丝、红糖等,再以糯米汤将此物调和炼制成香泥以涂壁,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唐宋的皇宫中也一直延用了这种香泥墙。宋代香风最盛,故香墙的使用也最为普及,宋人在香泥中加入不同的香材,取不同功效、不同香味,如在寝室中加入安神助眠的香材;如在书房中使用则加入提神醒脑的香材,其中最为高贵的是加入沉香,故有名“沉香墙”。《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代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更是“土豪”,在家里建了个四香阁,“(杨)国忠又用沉香为阁,檀香为栏,以麝香、乳香筛土和为泥饰壁”。《朝野佥载》记载唐时,张易之宅第“红粉泥壁,文柏贴柱,琉璃沉香为饰”《朝野佥载》记载唐时,“宗楚客造一宅新成,皆是文柏为梁,香和红粉以泥壁,开门则香气蓬勃”。香墙一直为文人士大夫之爱,其亦写了大量诗词来歌颂香墙,我们如今虽见不到香墙,亦可凭诗忆香,读之尤可闻暗香幽寂。
金柝严兮翠楼肃,蜃壁光兮椒泥馥。——南朝梁·刘孝威 《乌生八九子》
雕梁旧刻杏,香壁本泥椒。——南朝·庾信《梦入堂内诗》
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唐·张孜《雪诗》
连山画出映禅扉,粉壁香筵满翠微。——唐·钱起《题礼上人壁画山水》
兰回旧蕊缘屏绿,椒缀新香和壁泥。——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
楼西别起长春殿,香壁红泥透蜀——宋·王珪《宫词》
金涂烘晓日,椒壁起香风。——宋·王亿《明德皇太后挽歌词五首》
珠帘映寝方成梦,麝壁飘香未称心。——宋·李宗谔《南朝》
蕙花空帐不生春,香壁泥红堕网尘。——元·郭翼《夜夜曲》
调桨美著骚经上,涂壁香凝汉殿中。——明·朽庵林公《花椒》


 
汉芳香泥之“书斋香泥”
 
宋代《太平广记》中记载,“(元载)造芸辉堂于私第。芸辉香草名也,出于阗国,其香洁白如玉、如图不朽烂,舂之为屑,以涂其壁,故号芸辉。而更以沉香为梁栋,金银为户牖。精巧之妙,非人工所及……”
芸香草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一种书籍防虫药草,最早记载这种草的是《礼记》,此书“月令”篇中说:“(仲冬之月)芸始生。”郑玄对此注曰:“芸,香草也。”晋人成公绥还写有一篇《芸香赋》,说芸香草“美芸香之修洁,禀阴阳之淑精”。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辨证一》中则描写芸草说:“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芸,香草也,今人谓之七里香是也。叶类豌豆,作小丛生,其叶极芬香,秋间叶间微白如粉污。辟蠹殊验,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
因芸香草具有防蛀驱虫的功效,故古人夹在书中以防蛀。今承香堂以芸香草为主香,辅以沉香、檀香、蜜香柏等香材制成“书斋香泥”,使书斋常有馨香萦绕、提神醒脑而又能防蛀防虫。
 


汉芳香泥之“荪壁香泥”
 
荪壁山房位于杭州市龙井379号,乃是清乾隆御题龙井八景之一,其典故来源于宋人金应桂,号荪壁,曾任知县。在宋朝被元朝取代以后,他弃官归隐,在风篁岭建屋隐居。自题居室为“荪壁山房”。他擅长书画,左弦右壶,设图史古器,清谈不休,以林和靖自比。体现了文人一种恬静安怡、纵情自然山水的田园生活。
“荪壁”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意思便是“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金应桂以“荪壁”命名居室,一为己字,二为寓高洁不染之旨。
荪,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即今菖蒲是也(《梦溪笔谈》)。今承香堂已重现荪壁香泥,以石菖蒲为主香,其他多种天然芳香本草为辅香,石菖蒲有明目醒神之功效,能缓解鼻炎,可驱虫、驱蚊、防蛀,适宜茶室、香室、禅房、书房等文人空间使用。
 


汉芳香泥之“椒房香泥”
 
椒房始于西汉,是汉代皇后妃子的居所,最早入住椒房殿的是孝文窦皇后。《汉书·车千秋传》:“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 。”颜师古注:“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
后来“椒房”慢慢演变成身份贵重的象征。无数文人骚客留下了关于“椒房”的诗篇。如: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琴曲歌辞。昭君怨》白居易
今宵驾幸池头宿,排比椒房得暖无。——《宫词》花蕊夫人
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帝京篇》骆宾王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七夕曝衣篇》沈佺期
据史料《汉官仪》中记载:“皇后以椒涂壁,称椒房,取其温也。”以花椒涂壁,这也是椒房一名的由来,后世历代皇后的寝殿也就一直沿用这种做法。
花椒味辛,其气味可使人燥热温暖,起到暖身的作用;同时芳香的味道悦人的同时,也可以有防蛀虫防潮的效果,又因其颜色红粉,且花椒芬芳多子,寓意美好吉祥。故承香堂以花椒为主香,辅以沉香、檀香、老陈皮等天然芳香本草,制成“椒房香泥”,效法古意,使室内常有温暖芬芳且去湿防霉。
汉芳香泥之“沉香香泥”
 
沉香自古以来便为人们所喜爱,乃众香之首。其一,因其香味格调高雅,沁人心脾;其二,沉香其最主要的药效为安神理气。沉香性温味辛,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等功效。
制成香泥后,时时嗅闻,可安神定魂,帮助睡眠,疏通经络,缓解各种不适,起到防治未病的疗效。
在卧室、客厅、书房等空间使用沉香香泥,可使馨香萦绕,时时保持心情愉悦。承香堂以传承香火为己任,将所传承之汉芳香重回现世,精选道地香材,严格按照古法修治,愿以香养人,以香疗人。
 
 
汉芳香泥之“助眠香泥”
助眠香泥是承香堂专门针对睡眠不善者所调制的一款功能香香泥,吸闻之后有安神助眠之功效。香方中以沉香和远志为主香药,按君臣佐使之法辅以其他道地香材和合而成。
据《本草新编》记载,沉香性微温味辛苦,温肾而又通心,可调脾胃,安神定气,辅助睡眠,为理气之要药;《滇南本草》中记远志:性味苦、辛、温,养心血,镇惊宁心。具有安神益智,除邪解郁之效。二者和合可定心气,止惊悸,能治疗失眠多梦、神志恍惚。
在卧室等空间使用助眠香泥,能够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便接受香药滋养,在无形中养身、养心。